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5节(1 / 2)

“大宗正?赵允让吗?”

赵骏问。

“嗯。”

“这家伙估计听了汴梁的谣言吧。”

“什么谣言?”

“你不知道?”

“确实不知道,最近朕也没过问皇城司的事。”

“那皇城司有点失职啊,不过这种谣言确实不需要知道,是有人说我是宋真宗的幼子。”

“这……”

赵祯无语,这么离谱的谣言都有吗?

要是真宗有一个幼子的话,那还需要把赵允让的儿子带进宫抱养做什么?

直接就是皇太弟了啊。

汴梁人传谣言难道都不带脑子的吗?

“赵允让应该没那么蠢听了点谣言就信,而且他那个儿子,也就是宋英宗,你没送出宫去吧。”

赵骏问。

赵祯老老实实道:“朕无子之前,哪里敢把他送出去。”

“嗯。”

赵骏想了想道:“你没把宋英宗送出去,他估计不会在意我,但看我现在权重,还是有些担心,这才上书试探一下我的情况。”

“怎么回他呢?”

赵祯问。

“就说不是宗室,其它的也不用理,正常过就行了。”

“不需要说些别的吗?”

“不需要,我不太想搭理他们,立储这种事情向来都比较疯狂,万一他觉得我对宋英宗造成威胁,来搞我就麻烦了。”

“好吧。”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处理国事,然后把心思放在和曹皇后生一个儿子出来。”

赵骏说道:“你没儿子,他肯定会上蹿下跳。你要是有儿子,那还理会他干嘛,小心保护你儿子就是了,要是查出他在背后有动作,就马上用雷霆手段处理掉。”

“嗯。”

赵祯沉吟着点点头。

要是自己生下健康的孩子,那肯定是当宝贝护着,可不能让人给暗害了。

两人很快到了西华门外。

赵祯轻声叮嘱道:“大孙,最近你让朝堂各部上交计数,朝臣们颇有些微词,国家大事上,还是要谨慎一些。”

“能有什么微词?”

赵骏笑着摇摇头道:“本来上交他们各部门的统计数据就是应该做的,政制院是来把控国家未来方向的,可不是给他们解决麻烦的,他们乖乖听话最好,上面交代什么,下面就认真去做。要是不乖乖听话的话……”

“怎么样?”

赵祯见他脸色有些不对,好奇问了一句。

“呵呵。”

赵骏就冷笑了一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老哥,你在宫里也要坚持住。咱们祖孙,一个在宫外,一个在宫里,互相扶持,会把大宋建设起来。”

“好!”

赵祯认真地点点头,又庄重说道:“就拜托大孙了。”

月亮悄然爬上树头。

赵骏向赵祯道别,便往宫外去。

赵祯一直站在宫门口,看着他离去的方向,远远地挥了挥手。

虽然明天还会见。

但只要有赵骏在,他就仿佛有一根主心骨在。

夏竦的一招闲棋

最近几日朝堂上没什么变化。

政制院成立了。

想象中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倒是没有烧开。

似乎新的政制院,只是像以前的政事堂一样,宰相也不过换个地方办公。

唯一的不同是最近这段时间政制院抽调了各部一些官员入内。

接着就是要求各部门把最近几年的数据统一交上去。

九月十六日,政制院已经设立了十多天的时间,这一日,三司衙署当中。

三司衙门位于皇宫的端礼门内,从端礼门进去,能看到左右各两排宫殿,四座大宫后面还有四座。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这里便是大宋最高机构,二府三司中枢密院、中书省、都事堂、门下省以及三司府衙的办公地。

三司衙的宫殿非常大,里面密密麻麻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房间,摆放了各类的公文资料。

正殿内有很多官吏在其间抄录公文。

作为全国财政中枢,三司每天都要负责整个大宋的财政统计,从官员俸禄支出,到军队花销多少,都是他们管辖范围。

而且除了这些以外,其余田赋、关税、厘金、专卖、户籍、土地等等全都是三司分内之事。

类比的话,宋代三司,就如同明清时期的户部以及后世财政、民政部。

其中三司内部又分为盐铁、度支、户部,如今的三司使是程琳,号称计相。三司副使分别是盐钱副使刘元瑜、度支副使夏竦以及户部副使晏殊。

在地位上三司的计相仅次于枢相、副相以及宰相,政治地位基本维持在正三品到正二品之间,属于大宋最高级别官员之一。

现在的三司衙署是总部。

作为一个庞大的机构,三司下面还有包括都磨勘司、都主辖支收司、拘收司、都理欠司、都凭由司、开拆司、衙司管辖官、勾当公事、三司推勘公事、勾当各司官等二十多个下属衙门。

里面甚至还有一支常备军队,用于负责禁军的粮草、饲料、物资运输管理等等,称之为马步军粮料院官以及勾当马步军专勾司官。

因此在职权上,三司权力非常大。

此刻三司衙署内,数百名官吏各司其职,将今天全国各地上报的公文进行誊录管理,有些下级官吏能处理的便处理,不能处理的则上报给副使或者正史批阅。

在工作量上除非像朱元璋那样事无巨细,否则古代的皇帝和官员其实都不用太劳累,小事基本上有下面的人处理,只有大事才让他们来决断。

程琳在三司后院专属办公室内看公文,刘元瑜进去递了份比较重要的文书,出来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夏竦,两个人就在廊下聊了会。

正值深秋,秋风萧瑟,吹得院中枝叶簌簌响动,飘下不少枯黄的落叶。

廊下静谧,因连通程琳办公室,来往并未他人。

刘元瑜看到手里拿着几份文书,迎面走来的夏竦,说道:“子乔公,怎么亲自去给程公送文书,这种事交给旁人做就是了。”

夏竦看着刘元瑜脸上的淤青,那是前段时间被吴育打的,笑了笑道:“子正公不也亲自去?”

“我……”

刘元瑜一时哑然,他去找程琳,其实是别的事情。

不过想来夏竦去找程琳,也是有事想商。

一时犹豫,他便低声说道:“子乔公亦是去找程公谈政制院的事情吧。”

“那倒不是。”

夏竦左顾而言它道:“只是同叔公这几日上值得少,他们户部的一些公事现在多交由我来办,因而一些大事上还是要问问程公的意思。”

刘元瑜嗤笑道:“现在晏同叔可是政制院候补同知,位比副相,咱们在外面说出去好听点是副计相,可副计相再怎么样又如何能比得上副相?再进一步,不就能节制天下百官了?”

他意有所指。

前段时间官家忽然宣布成立政制院,由一个莫名其妙,连来历都不知道的皇城司知司担任知院,节制天下百官,处理一切除军务以外的政务,堪比古之丞相。

这对于不少官员来说都难以接受。

虽然北宋末年蔡京以及南宋初年秦桧都曾经做到权倾朝野,但这两人可不是一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