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8节(1 / 2)

宋朝诗词文风很盛,举行文会的时候,有应和的说法。

这种玩法其实是唐朝开始,像刘禹锡、白居易和元稹之间,常在宴会上写应和诗。

那首著名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就是与白居易在酒会应和而来。

听到赵祯的话,晏殊沉吟了一下,起身说道:“老夫来吧。”

“晏相才高八斗,子京自愧弗如。”

见到晏殊起身,宋祁就有点胆怯,毕竟晏殊乃是大诗词家,文名遍布大宋,要是写出一首比他还好的应景诗词,那不就被压了文名吗?

所以宋祁连忙服软道:“若是晏相写词的话,那子京恐怕就得掩面而去了。”

“哈哈哈哈哈。”

见到宋祁服软,晏殊很高兴,就又坐了回去。

赵祯饶有兴趣地说道:“那宋卿觉得,哪位相公的诗词,能与宋卿应和呢?”

宋祁四下看看。

吕夷简、王曾、李迪等人都不是善茬。

虽然他们没什么太大文名,但实际上都有不错的写词水准,拼起来有点搞不过。

其余人也都不差,万一翻船了,被人家压了下去,有点丢脸。

文名这个东西对于文人来说,还是得争一争。

想了一下,宋祁就只好苦笑道:“除了晏相公以外,诸位相公若是想写,都可。”

他其实是想挑软柿子,瞄准了干饭的赵骏。

但听说咱们这位赵知院小心眼,得罪了知院以后日子怕是不好过,所以他也没那么大胆子来撩拨虎须。

只是他四下扫视,最后深深地看了眼正埋头干饭的赵骏的样子,却是被上面的赵祯注意到。

赵祯乐呵地想看戏,就大手一挥道:“无妨,在场诸位相公都是通情达理之人,写不出来他们也不会怪你。汉龙,要是你写不出来诗词,会责怪宋卿吗?”

赵骏抬起头,瞥了眼宋祁,乐道:“我倒是不会怪他,但你们确定我写不出诗词吗?”

“哈哈哈哈哈。”

诸多执宰们都笑了起来。

其余不知内情的各部门尚书倒是一头雾水。

难道宰相们和皇帝都知道咱们这位知院有高超的诗词水平吗?

“既是如此,那我选知院来与我的诗做应和诗!”

赵骏这话反而激起宋祁的不悦。

世人都知政制院知院并非科举入仕,而是从皇城司知司再被提拔到政制院,得到了官家以及宰相们的支持才坐进了这个位置。

由于程序不对,下面的官员们都颇有微词,认为赵骏并非正常选拔,没资格成为知院,反对声音络绎不绝。

只是赵骏权威正盛,砍了那么多人头,抓了那么多贪官,搞得大家无人敢来直接找他麻烦。

但写诗词那是硬实力,关乎文名,所以宋祁听到赵骏的话,觉得受到了侮辱。

凭啥你一个连科举进士都没考上的人,能写出压过自己的诗词?

没道理的。

自己必须给这位知院老爷狠狠地上一课。

然而赵骏却再三问道:“你确定要我来写?不后悔?”

“确定。”

宋祁坚定地说道:“绝不后悔。”

“那是写应景诗是吧?”

赵骏又问道。

“是的。”

宋祁回应道:“不管是今日祭祀,还是新春大吉,皆可。”

“噼里啪啦!”

就在这个时候,汴梁城中四处放起了鞭炮。

声音越来越大,热闹劲也起来了。

赵骏想了想,说道:“这首诗应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好诗啊!”

“不错,确实应景,刚好爆竹响起了。”

“哈哈哈,没想到知院竟有如此才华,此诗当为新春诗第一!”

众大臣听后先是一愣,随后纷纷喝彩起来。

宋祁默默地拱手,退出了殿内。

赵祯在台上向赵骏招招手,赵骏就走到了上面,来到赵祯身边。

赵祯在他耳侧小声问道:“这又是抄的谁的?”

“王安石的。”

赵骏瞥了眼不远处正襟危坐的曹皇后,同样小声回答。

“你这诗好啊,都把人家吓走了。”

“那还不是你拱火?”

“朕也是为了你好,你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文名,大家都说你没有文采,德不配位,今日之后这种闲言碎语也少了许多。”

“那我还得谢谢你咯。”

“不用谢,都是朕应该做的。”

赵祯乐呵说道。

赵骏翻了个白眼,又回到了座位上。

景祐四年

下午时分,宴会结束之后,接近傍晚。

赵祯带着文武百官以及诸多勋贵们上了东华门,夜幕还未降临,城门内外篝火点燃,烟火开始绽放。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赵骏去上厕所的时候,意外遇到了一位宗女。

而且这位宗女还是上次被鬼樊楼掳走的那位,最后被赵骏救了出来,得知出来的是赵骏后,竟然派人给他送香囊,让赵骏哭笑不得。

要知道这位宗女可是赵德昭的后代,而族谱记载,他们那一支也是赵德昭的后人,是南宋宗室一支,因为蒙古人入侵,最终从浙江地区辗转流落到湖南山区隐藏,繁衍生息下来。

也就是说,从血缘上来讲,这宗女属于赵德昭那一脉的直系祖先,不是像赵光义那一支的旁系,按照辈分来说,估计赵骏还得叫人家一声祖姑奶奶。

这要是答应了人家示爱,不知道该叫夕阳祖孙恋,还是伦理道德恋?

“真是造孽啊!”

赵骏捏着手里的香囊,进退两难,扔也不是,留也不是,一路上都只能小心翼翼地拿着。

偶尔还能看到人群当中,一个少女含春般的目光,让他如芒刺背。

“怎么了大孙?”

一行人上到了东华门城楼上,赵骏的位置靠近赵祯,见他面容怪异,赵祯就小声问了一句:“是身体不舒服吗?”

“那倒没有。”

赵骏只好把香囊交给赵祯道:“这是彩福宗女让人给我送的香囊,按辈分我估计得叫这位祖姑奶奶,我是扔也不好,留也不好,老哥你得帮我处理一下。”

这是宋代女子常用的示爱方式,要是直接扔了肯定伤人心,所以往往都会采取婉转的办法。

赵祯自然也懂民间套路,亦是哭笑不得地帮他收了过来说道:“那我待会让皇后去说说吧,就说你家与赵家祖上有点远亲,同姓不宜结婚。”

宋律法继承《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就明确记载,“同宗共姓,皆不得为婚。”

注意,是同宗共姓。

在唐宋以后,只要非同宗的共姓是可以结婚的。

比如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记载过京兆韦氏韦衮与另外一家韦氏通婚,还有周穆王娶了盛姬,盛姬也是姬氏女。

更过分的是法律只禁止同宗共姓不准结婚,却没有禁止同宗共姓不可以为妾。

北宋蔡王赵似就娶了自己同族的宗室女赵氏当小妾。

所以那位赵氏宗女觉得,赵骏既然没有上宗谱籍贯,就肯定与她不是同宗,却不知道,赵骏是千百年后的同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