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咱们是一个村的,也算一家人,有事说话。”
“好,谢谢你们,谢谢!”
郑班头很感动,看来搬到这里是对的,他打起精神,收拾着年货。
以前也是这样,郑李氏在家基本上什么都不管,过年都是他回家安排,她就是个甩手掌柜,本想来这里拘着她,改变一下,没想到会合离。
也好,郑班头边收拾连寻思,庄大山说的对,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再找一个,好好过日子,气死他们。
郑班头的思想,不知不觉的被改变着,不但是他,山水村的人都是这样。
秦月的为人处事的态度,让他们深同感受,家里有闺女的,也不再轻视,只要有条件,都会好好培养她们。
谁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闺女也是爹娘生养的,也有他们身上一半的血脉。
养老不一定是儿子的事,女儿也可以,甚至女儿更贴心。
秦月就是最好的例子,闺女培养好了,比儿子都强。
哪个父母在心里都是这样想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山水村悄然改变着。
主要还是秦月这些年,没少管村里的闲事。
发现谁家虐待闺女,二话不说,上去就把那家人揍一顿,她可从不废话,在她眼皮子里下,对闺女不好的,那就不行!
长辈慈,晚辈不孝,揍,不改,赶出村。
长辈不慈的,揍,不改,赶出村。
与人为善,行善积德,是秦月打出去的口号,有哪个敢坏了山水村的名声,揍完赶出村。
如今的她,可不是当初卧薪尝胆的秦氏。
她说一句话,别说这个村,就是整个济州府,也得颤三颤。
按说,赵知府,早应该来拜会秦月,可是他不敢。
纪明堂警告过他,秦月喜欢静,不喜欢应酬,让他还是好好打理济州为好,若是让她听到什么不好的风声,那他这知府的位置也该让位了。
赵知府听得一头汗,心里紧张的不行,他不知道为何一介妇人,竟然有那么大的本事。
纪明堂笑了,暗示他,皇宫的那位和秦家关系不错。
赵知府听懂后,一脸的震惊,怪不得呢,这位秦娘子谁都憾不动,敢情,敢情,唉,早知道早让夫人过去跟她交好了。
不过也不晚,他是当官的不方便,派夫人过去,也不特意去,就当去那边游玩,顺道拜会一下总可以了吧。
秦月可不知道他的打算,她安心的休养,身体恢复的非常快。
那群先生,回到翰林书院,向院长禀报了此事。
陆院长眉头紧皱:“她真是那么说的?”
“是的,那妇人太猖狂,目中无人,不尊重读书人,更不尊重我们这些先生,必须告她。”
“先等等,我去知府大人那里问问再说,这事不能急。”
等陆院长从知府那里回来后,沉着个脸,看着那群先生,气急败坏的说道。
“告个屁,你就是告到天上,也告不倒她。”
“啥?”
“她是皇帝亲封的护国长公主,去告吧。”
“我!”
先生们全都愣了,长公主?娘的,还真是要告个屁,骂他们,骂的轻,人家骂他们,都是瞧得起他们,而他们竟然骂长公主?
他娘的,这可是大逆不道之事,要被抄家灭门的。
先生们的脸由白变成青,由青变成灰,差点吓得背过气儿去。
这事,还是赵知府,花了不少的银子,托人从京城打听回来的,能告诉陆院长,两人的交情看来不错。
就连赵知府也没想到,陆院长来时,他是刚刚得到的信儿。
当时他都傻了,让夫人去结交?结交个屁,巴结还差不多,能在长公主家坐坐,屁股都是沾了福气的。
纪明堂跟他说时,他还有点不信,一个村妇,怎么就跟上面那位沾上关系?
结果,还真就有关系。
只是不知道这长公主,是皇上的大闺女,还是大妹子,反正东周皇朝还没有长公主。
原来,早就有了,一直猫在山水村,我的个天哪!
陆院长沉着脸:“这事,你们烂在肚子里,就当没发生过,随后我会派人送去一份厚礼,就从你们的束脩里扣除。”
“应该的,应该的。”
其实陆院长也挺后悔的,当初女儿那样折腾,长公主没要她的命,都是陆家的福气。
现在想想,跟长公主抢男人,脖子都是凉飕飕的。
可,皇上为什么要封她呢?这是个迷,想解开,必须得皇上解答。
估计这辈子没希望了。
于是,腊月二十五,秦家的年礼多了好几份。
胡家的,纪家的,东海居的,郭家的,工人们的,现在又多了个赵家的,翰林书院的。
秦月看着书院那份礼,轻笑一声:“能送礼来,说明知道了些什么,这是不告了?”
“应该是吧,都示好了呢。”
“算了,我也不想跟一群老古董较真。”
“可这赵家?”
“哼,应该是想巴结我!”
“额,为夫忘了,你可是皇上亲封的长公主呢。”
“你不说,我也忘了,长公主即不能吃,也不能喝,根本没把它当回事。”
“看,现在能当吃能当喝了。”
“不喜这些。”
“那要不要退回?”
“不必了,你都放仓库吧,我的身份不需要退礼。”
这个忙我不能帮
翰林书院的人,见礼没退回来,这才长松一口气。
赵知府特别高兴,只要收了礼就好,别管以后来不来往,最起码长公主记得有这回事就好。
腊月二十八,秦月带着一大家人,在门口等着。
她在迎婉儿,一年了,这孩子一个人在外面,真是辛苦了。
尤其是董氏,那眼睛,眨都不带眨的,盯着村口的方向。
很快,天空中一声鸟儿的长鸣,秦月抬头看了看,唇角勾了起来。
“她回来了!”
“就是,你们快看,三匹马,呦,她们骑马的姿式可真帅,怎么不做车呢?”
“没行礼,骑马更方便。”
几个呼吸的功夫,人就到了近前,婉儿跳下马,直奔秦月。
“夫人,我回来了,祖母,王婶,动儿,静儿,石头哥,啊哈,我回来啦。”
婉儿高兴的和这个抱抱,和那个抱抱,后面的两丫头,泯着嘴儿直笑。
一年不见,三个人都变化不小,婉儿更加成熟稳重,两丫头长了个子,会骑马了。
她们和家里的四个小姑娘拥抱在一起,曾经共患难的,有感情。
“走,回家,今儿咱们好好吃一顿,做的都是你们爱吃的,有酒有饮料,随你们喝。”
“嘿嘿,好!”
进了客厅,石头带着王氏去厨房做饭,让董氏和孙女多待会儿。
婉儿一边儿喝着热饮,一边跟秦月汇报着。
“夫人,今年已经把济州所有的县城,都搞定了。”
“下一步打算如何?”
“我想去凉州,那边靠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需要救助的人也很多,只是初期不会赚到多少银子。”
“只要不赔就行,其它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