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付氏并排坐了,就招手让朱元到眼前来,端详了朱元一阵便忍不住感叹:“的确是长得跟过世的夫人长得很像,只可惜了夫人这么好的人。”
提起已经过世了的妹妹,苏付氏心里不好受,略微叹了一声气:“是啊,要是我妹妹不是所嫁非人,元元也不会过的这么艰难,这两个孩子,是多亏了范大儒,要不是范大儒帮忙,先儿也拜不了师傅,元元更是……”
苏付氏长出了一口气:“外头都说元元狡猾精明,不是会吃亏的性子,睚眦必报,可是好好一个女孩儿,为什么给养成这幅样子?说到底还不是朱家实在是不像话,都是被他们给逼成了这样的!要不是范大儒帮忙,元元背着那样的名声,真是要一辈子都被牵累了。”
说起来也真是笑话,分明朱正松干的不是人事,对朱元也没尽过当父亲的责任,任由她自生自灭,可是就因为朱元出面告了他,就成了大逆不道。
范夫人拍了拍苏付氏的手,温和的安慰她:“好了好了,这不是都过去了吗?元元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她聪明着呢,聪明的人,就算是没有人帮,她自己也是会走出一条路来的。”
范大奶奶看气氛有些沉重,也笑着打趣:“可不是,救母记里头不是都写了吗?以后呀苦尽甘来了,往后都只有好事儿没有坏事了。”
苏付氏扑哧一声笑出来。
范夫人就又拉着朱元笑:“对了,这个东西你收起来,头回见面,就当是我给的见面礼了。”
范大奶奶知机的从丫头手里接过一个匣子递给范夫人,范夫人接在手里,又转交给朱元。
朱元打开便看见一枚双鱼玉佩静静地躺在里面,阴阳鱼雕刻得栩栩如生,不管正面还是背面都毫无区别,连上面的鳞片都历历在目,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
这种东西是极为贵重的,所谓贵重还不止在于玉料的值钱与否,看这个玉的色泽,分明是养了许久的了。
她急忙推辞。
范夫人握住她的手,很坚定温柔的对她摇了摇头:“接着罢,这玉不是什么顶好的东西,可是我带在身上也有二十余年了,从前你母亲替我儿媳接生过,那时候我就想送给她了,只是一错过就没了机会。这东西跟着我,我总觉得从有了它之后就诸事顺遂,你不要嫌弃便好。”
苏付氏有些动容:“太贵重了,您随身的东西……”
“只是对小辈的祝愿罢了。”范夫人摇头:“她母亲于我们家有恩,你又是我的忘年交,既然如此,她自然也是我的晚辈……送些东西,又值得什么?”
范大奶奶笑盈盈的将玉佩塞到朱元手里。
老姜
朱元只好将玉佩握在手里,有些仓皇也有些感动。
她一直只想好好的活着,除此之外什么都无法顾及,她原本就不敢祈求别的什么东西,只想要带着姨母和弟弟好好的活着,尽量的保护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可是一路走来,她固然失去了不少东西,得到的东西却也无数。
陈家、王家……
陈老太太前些天还派人送庄子上的水果过来,王嫱更是什么事都顾念着她,现在还有范家……
她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大家族都喜欢彼此联姻稳固关系了,原来摔倒时有人搀扶顾念的滋味的确是很好。
范夫人随即就把话题给岔开:“元元还没见过我的几个孙女儿,趁着今天过来,和她们彼此见一见,往后就都是亲戚了。”
范家的几个姑娘们都是好脾气,温柔可爱,一点儿没有别的姑娘的趾高气扬,见了朱元,反而还问她救母记里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范莹年纪最大,比朱元还大上两岁,已经定了亲事,在家里待嫁,比别的妹妹们都更温柔,笑盈盈的问朱元:“后天我们外祖家要去白马寺点灯办法会,朱姑娘也来吗?”
范若急忙也跟着邀请:“朱姐姐也一道来吧,听说那天是菩萨出世的日子,那天去寺里许愿,一定能心想事成的。”
这事儿朱元隐约知道,她已经听苏付氏提起过了,说是到时候要去白马寺上香,替外祖父和舅舅们祈求平安。
既然姨母要去,她自然也去的,便点点头。
不一会儿范大儒回来,朱元才跟她们告辞,去拜见范大儒。
范大儒才换了衣裳,见了她便一笑:“百闻不如一见,原来朱姑娘是这个样子。”
他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看上去却还很年轻,伸手让朱元坐,自己背对着朱元在书桌上翻找了一会儿,便抽出一本书来递过去:“这是救母记的全本了,往后便是朱姑娘的,朱姑娘想怎么处置,便怎么处置。”
当初范大儒只负责写本子,但是这本子并不卖,楚庭川吩咐承岚让那些酒楼茶楼都请说书先生去说,戏班子那边也只是给了他们先唱着,后来也都收了回来,虽然仍旧是不免有很多被抄录了出去,且京城几乎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但是要是朱元想拿着本子做其他用途,比如说拿着去南直隶一带接着用,那也是用的上的。
朱元郑重的谢过。
范大儒摆摆手,很是潇洒随意的笑了一声:“不必谢,我自来最是烦那些老学究,还有我那个连襟……”
提起英国公,范大儒冷笑了一声:“他也是越活越回去了,一大把年纪了,手底下号令千军万马的大将军,竟然跟一个小丫头计较,非得把人逼到死路上去,我也是看不惯。”
他说完,又问朱元朱景先:“这个孩子天资倒是不错,之前说是要拜在我门下的,但是奈何阴差阳错,是我那位大姨子来递的口信,我便给一口回绝了,倒是损失了一个好徒弟。”
范大儒果然跟承岚和锦常说的一样,实在是个很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