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泥巴地凹凸不平,墙壁扑簌簌落灰,还有黑漆漆看不清的房梁、茅草顶,每一样都在刷新李氏的底线。
原来,真正的穷人家居然这么的穷!
好在秦瑶提供的柔软被褥和厚实床帐缓解了不少李氏的焦虑。
至少床帐放下来,内里这一方小小天地还是馨香美好的。
李氏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她是来伺候人的,不是来享福的,新主家人很好,善待她们,本就已经是极大的幸运。
每日干完活,傍晚就能自己回家来,不用夜里随时伺候,已经比先前轻松了不知道多少。
至于小来福,孩子年纪小只觉得有趣,菜地里抓到一只虫子都很稀奇。
等到村里孩子来找他出去一块儿玩,竟是一家三口中最快打入刘家村内部的人。
这家送的一把青菜两个鸡蛋,那家给的半块儿年糕一碗豆腐,出去一圈,带了一衣兜的吃食回来。
还有婶子婆婆们托他来问话,“娘,你能教大家伙做绣活吗?”
正是秦瑶家即将开晚饭的时间,主家宽容没什么规矩拘束,小来福直接跑进厨房同母亲说话。
瞧见秦瑶从后院提着练习的神臂弓回来,忙又脆脆的喊了声:“夫人!”
“您瞧!”小家伙指了指自己刚刚放在簸箕里的各种鸡蛋青菜豆腐,“都是大家伙给的。”
秦瑶抬眼看了看,笑道:“定是看你小子可爱才送你的,旁人可没这个待遇。”
小家伙不好意思的红了脸,眼睛亮晶晶,里面都是无言的欢喜。
他好喜欢这里,没人看轻他,也没人因为自己的身份欺负自己,还带他一起玩儿,抓鱼抓鸟给他看。
当然,他也会告诉他们外面的事情,教他们玩前主家少爷小姐们喜欢玩的游戏。
秦瑶对厨房里的李氏道:“天气热起来了,小来福拿回来这些菜不好放,今晚就一起做了吧,你们带回家去吃。”
秦瑶是能分开的就尽量分开,家里原本的人就够多了,再加宋瑜一家,根本坐不下,吃起来也不自在。
不但是她们不自在,宋瑜一家肯定也不自在。
为免他们一边诚惶诚恐的提出要下桌去厨房躲着吃,一边又碍于主家命令浑身僵硬的坐在饭桌前味同嚼蜡,还是分开的好。
秦瑶喜欢有人帮自己干活,但她不喜欢看别人在自己面前‘跪’着干活。
李氏一喜,忙应下来。那样她也能节省一些时间,晚上回去还能把夫人要的绸缎裙装做出来。
秦瑶把弓放好,来到水缸边洗了把脸,晒了一天太阳的水此刻温温的,落到脸上很舒服。
现在闲下来,她才觉得世界重归美好,连带着听见儿童房里二郎指导龙凤胎做功课的怒吼声都顺耳起来。
最近被李氏养馋了嘴,秦瑶突然想吃蛋糕了。
咂吧咂吧嘴,越想越馋,蛋糕的香甜似乎已经飘到鼻尖。
可惜,她也不知道配方。
李氏将饭菜端上桌,转身便自己提着自家三口的饭食叫上儿子回去,秦瑶忽然提了一嘴:
“李氏,你知道蛋糕怎么做吗?”
李氏一愣,想了想试探反问:“夫人是想吃鸡蛋蒸糕?”
秦瑶摆手,“不是这个,是烤出来的,用鸡蛋、面、糖,还有什么油烤出来的,吃起来蓬松绵软那种。”
李氏摇摇头,“奴婢见识浅薄,不曾听过这样的点心,但可以试试。”
秦瑶听到她说不会,本已经不抱希望,但见李氏又说可以试一试,当即大手一挥,二两银子递过去,“那你试试,钱不够再找我要,缺什么料你就找阿旺帮你买回来。”
总之,秦瑶现在抓心挠肝的就想要吃到那一口蛋糕,哪怕是个盗版的呢。
人有时候的口欲就是这么稀奇古怪!
李氏接了银子,觉得有点多,但转念一想,尝试本来就有失败的可能,其中损耗还不一定要多少呢。
何况又是细面啊鸡蛋啊糖的这些贵重食材,花费就更多了。
李氏拿着钱,边想边离开。
刘季站在门口,眼尖的看见李氏手中银块儿,震惊的瞪大了眼。
直到随着李氏走远,看不清那银子,他这才提着骚包书箱大步走进门,震惊询问:“娘子,你给李氏那么多银子干什么?”
“让她帮我研究一个小吃食。”秦瑶抬眸一扫,“怎么,你有意见?”
刘季飞快摇头,“那我哪儿敢啊。”
忍不住阴阳怪气,“什么金贵的小吃食要二两银子?娘子你怎么不把银子给我,让我来帮你做呢。二两银子啊,你就是要天上的龙肉我都能给你割下来炖咯!”
秦瑶还不知道他那点厨艺水平?
做点农家小菜还行,糕点他自己都没吃过几款,指望他让自己吃上蛋糕,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洗洗手,开饭了。”秦瑶收回落在刘季身上的目光,开口又大喊了一声:“开饭!”
下午练了两个时辰的箭,她肚子里那点存货早消耗得一干二净。
此时面对这一桌荤素搭配均衡的饭菜,胃里早就叫嚣起来。
得了秦瑶一声令下,满院的人都归拢过来,开搞。
饭毕,盘子光亮得能将人影照出来。
今天轮到大郎和四娘收盘子,兄妹两把活儿干完,见天还有亮光,功课也做完了,叫上三郎结伴去村井找村里小孩玩儿。
至于二郎,卷王当然是不会放过任何一点时间努力学习的。
刘季看了都汗颜。
不过今日他不打算同儿子一起卷了,他有正事要说。
“老师说,这几日天气好,打算提早两天出发,让我回来准备准备,后日一早启程前往府城,到时候暂住在贺家,方便备考。”
送信
秦瑶看着天边晚霞。
都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近几日确实是难得的连续大晴天。
“行,那你收拾收拾。”秦瑶抓一把瓜子,咔咔磕,“老规矩,费用单子列出来,明天交给我审核。”
刘季就等她后面这句话呢,立马起身回书房列单子去了。
秦瑶没管他,想起家里的秧苗,拿了把锄头,出门去。
按照这几日的天气情况,田里的秧苗应该再过十日左右就能开始分插了。
因着刘家村去年的丰收情况,今年下河村有不少胆大的,也留了二三十亩出来精耕。
关乎今年一年的粮食产量,两个村都十分重视这件事。
这次宋章还托人捎了口信过来,嘱咐秦瑶提前告知刘家村分插时间。
届时他要领着各村镇的人过来一起观摩学习他们的种植技术,打算在来年全面推行七成粗耕三成细作的种植模式,提高全县粮食产量。
这样一来,村里秧苗分插一事就更加重要了。
秦瑶不得不上心,天天跑田里查看秧苗的成长情况,以便提前通知宋章带领大部队前来。
村长现在专心养身体,这件事便全权交给秦瑶负责。
一下子要接待那么多人,提前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好,秦瑶可不想自己一个人傻累。
在田里看了看秧苗情况,便朝村里走去。
路过村井,把大郎三郎四娘叫回家,独自上了坡,来到刘大福家。
他家已经吃完晚饭,正在院里休息。
秦瑶进门就听见哐当哐当的织布机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