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规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终宋一朝都对士大夫及其宽容,三百年没有杖责过士大夫。这也给了王超无视命令的底气。最后王超不过被免职,如何关了几个月大牢反省。】
“朕要是赵恒,直接砍了这误国的王超!”刘彻简直对宋朝又酸又恨。
国家那么有钱,竟然打仗还打输了,要是大汉有那么多钱,早把匈奴灭干净了。
——
“皇兄放心,我回去就把王超解决了。”赵匡义急忙开口,抢在赵匡胤话前表达态度。
赵匡胤冷笑道:“你的心腹大将,军中的中流砥柱,以后定然是有从龙之功,所以你的好儿子不敢拿他怎么样。你管好自己,王超就没机会祸害大宋。”
一番话说得赵匡义无地自容,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但是宋军知道皇帝御驾亲征了,个个欢呼踊跃,士气大振,达到了寇准意料之内的效果。宋军激奋到什么程度——辽军见了都没法保持队形。比如有一个张瑰的人,直接用弩箭把辽军统率萧挞凛射死了,此时的宋军接连得胜。然后萧太后和小皇帝害怕了。】
【萧太后不知道王超的军队没有动,生怕自己被包围然后全军覆没;赵恒也害怕辽军不要命地往南进军。二者此时都不敢有任何举动,默默驻扎在澶州两边,静观其变。】
【萧太后提出谈判,她要求宋割让关南之地,他们立刻退兵。寇准拒不归还,并且要求辽国称臣。但是赵恒否定了,他怕辽军玉石俱焚。赵恒的意思:我给钱可以,但关南之地不能给。笑话,要是真给了他就是石敬瑭第二,回头死了见到他爹都会被打得半死。】
【最后,谈判成功,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互为兄弟国;北宋每年给辽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关南之地依然归属宋朝。】
【好笑的是,赵恒在谈判过程中相当担忧,生怕辽国一个不高兴就开打,他思来想去,告诉寇准,尽量将银钱控制在五十万,如果要更多的话也不是不行。寇准回来后告诉他辽国只索要了十万白银,二十万匹绢的时候赵恒差点激动得跳起来。这些岁币,对于当时宋朝的财富而言不过九牛一毛。但问题在于,只是钱的事吗?这完全暴露了宋朝君臣的软弱性,军事组织能力奇差无比,这一次是意外,那下一次呢?】
这当然不是钱的事!谁家皇帝打赢了还赔钱?赵匡胤越想越气,出手就朝赵恒的头呼过去,“你还挺自豪是不是?”他以前一直认为石敬瑭够丢人了,遗臭万年都不为过,没想到自家的子子孙孙堪比石敬瑭!
“我怎么不早点死,要知道你们的蠢事!”赵匡胤哀嚎道。话虽如此,但他决心保养身体,最好活个百八十岁,一定能解决契丹!
赵恒赶紧请罪,“伯父我错了!”话音还没落,就感觉脖子错位了。
【两国的军事冲突最后以澶渊之盟的签订而告终。赵恒自认为解决了一场巨大危机,沾沾自喜,但是民间质疑声层出不穷,尤其是还有一个如梦魇一般的强大的前朝。过了许久,赵恒也觉出不对味,有些丢人。】
【为了提高赵宋皇室的合法性、正统性、权威性以及给百姓洗脑,让百姓认可自己的功绩,赵恒选择了一项高危行动——泰山封禅。】
【为什么说泰山封禅是高危行动呢?只需要细数一下去过泰山封禅的皇帝就明白了。】
天幕上每出现一行字,赵匡胤的头痛就加重一分,最后羞得掩面哀泣。
【秦始皇嬴政:统一华夏;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汉武帝刘彻:击灭南越,开通西域丝绸之路,打得匈奴哭爹喊娘,强汉立威,华夏后人以汉为族名。】
【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华夏,再续炎汉。】
【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西极道九千九百里;永徽之治、开元盛世;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宋真宗赵恒:澶渊之盟?跟契丹结为兄弟拜把子?国家有钱?】
【李世民都没好意思去的泰山封禅,赵恒也真是不客气。所以泰山封禅对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说理所应当,但是对于赵恒来说就是高危,他连拿得出手的功绩都没有。】
【也是因为泰山封禅中有了赵恒,直接拉低了泰山的档次,后世皇帝都不再去封禅。泰山真是脏了,怎么不降个雷劈死赵恒呢?话说泰山跟洛水一样可怜,当年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效忠曹家天子,转头他孙子就当街弑君,以至于后人再也不敢对着洛水发誓了。】
“朕对不起泰山……”嬴政突然后悔去封禅了,后世有样学样也就罢了,他耻于跟赵恒这样的人为伍!
刘秀咬碎牙根,又气又恨:朕去封禅还被那些大臣嘲讽了好一阵,虽说功绩比不上前代皇帝,但也不弱吧!这个赵恒怎么有脸的啊!
【不过宋朝好歹有一个去了泰山的皇帝,毕竟后来南宋回家祭祖都得先经过金国允许。】
“伯父别打了,侄儿真的知道错了!”赵恒捂着头哭道:“这个,这个李治还不是靠唐太宗攒的家业。我,我爹有没人家唐太宗那么厉害!”
赵匡义上前就是一脚,“你这个孽障,不肖子,老子打死你!”竟然拿我跟李世民比,太欺负人了!
【赵恒封禅的结果无疑让人嗤笑,问题是他去封禅的过程的丢人程度只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