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黎淳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脸上讪讪,声音也弱了几分:“这小子来得太过凑巧,又是江家人,两京之狱余波未消,我让民安在扬州游学,他倒是给我惹出这么大的麻烦,曹家是南京织造大户,听说搭上了宦官的线。”
&esp;&esp;他顿了顿没有继续说道。
&esp;&esp;老夫人也深知此事就坏在一开始,但也心疼小童多日坚持:“抱蔓摘瓜,可怜小子。”
&esp;&esp;“那就再看看。”黎淳沉默片刻,问着老仆:“他不会写字?”
&esp;&esp;老仆点头:“只怕写得不好。”
&esp;&esp;“拿一本三字经给他。”沉吟片刻后,黎淳淡淡说道。
&esp;&esp;—— ——
&esp;&esp;江芸芸到现在也不清楚黎淳的身份,但猜测黎家应该是一个书香世家。
&esp;&esp;但看到六七十岁老仆能默写出一册三字经还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esp;&esp;“家中没有现成的三字经。”老仆吹了吹纸张上的墨迹,解释着。
&esp;&esp;江芸芸虔诚地接过那五张纸,那一行行字比印刷本还要整齐端正,大小完全一致,间隔也完全相似,这字看着也很厉害。
&esp;&esp;若是识货的人看到这字,也会大赞一声朴实无华,兼纳乾坤。
&esp;&esp;江芸芸心虚求问:“这是要做什么?”
&esp;&esp;老仆又抽出几张干净的白纸:“黎公想要您照着三字经抄写一遍。”
&esp;&esp;江芸芸立刻爪麻。
&esp;&esp;她写钢笔字倒是不错,毛笔字是碰也没碰过。
&esp;&esp;这么软的笔尖她连下笔都不会。
&esp;&esp;“抄写后要给黎公看?”她怯生生问着。
&esp;&esp;老仆点头。
&esp;&esp;——那就不能写成狗爬模样。
&esp;&esp;她迅速归纳第三道考题的题意。
&esp;&esp;“这也是拜师的考验?”江芸芸试探问道。
&esp;&esp;老仆抬眸看了一眼紧闭的大门,好一会儿才说道:“最后一关。”
&esp;&esp;江芸芸心中微动,盯着那几张纸,又看向那几张白纸,继续一步步审题:“这是我这次抄写能用的纸?”
&esp;&esp;老仆顺着她的指尖看过去,那张冷淡的脸上露出笑意,点了点头:“是。”
&esp;&esp;江芸芸的脑袋瓜子转得飞快。
&esp;&esp;十张纸肯定是练不出字的,那这次黎公要考验她什么。
&esp;&esp;江芸芸心不在焉地卷着纸张边角,好一会儿又继续问道:“那我有几天时间?”
&esp;&esp;老仆意味深长说道:“取决于江公子有几天时间?”
&esp;&esp;远的不说,江如琅的耐心大概只有两三天。
&esp;&esp;再者一个月后的变态王爷也该来了。
&esp;&esp;四舍五入,她写作业的时间是一个月。
&esp;&esp;只是马上要来的江如琅的质疑她要如何应对?
&esp;&esp;第十二章
&esp;&esp;周笙说过江如琅现在能有这样的富贵全赖于娶了一个好夫人,曹蓁。
&esp;&esp;曹家是南京做织造起家的,曹蓁祖父的那一脉是二房,虽说接手了一半的生意,但在南京经营多年,如今是应天数一数二的豪强大户,到了曹蓁这一脉只生了一对龙凤双生子,为了给女儿找一个好归宿,便找了一个读书人。
&esp;&esp;农家子出生的江如琅年轻时样貌好,嘴巴甜,年纪轻轻就过了科考,却在乡试上屡屡不得志,入赘曹家后,借着曹家的势也请了不少老师,但还是屡第不中,最后在三十岁那年不得不偃旗息鼓。
&esp;&esp;这是他对江苍报以希望的原因。
&esp;&esp;他对科举有了执念,到现在也喜欢结交读书人。
&esp;&esp;这样的人要糊弄也简单,鼻子前吊一个胡萝卜,他自然会跟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