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51节(1 / 2)

&esp;&esp;没有黄河水压盐碱,会导致土地大面积盐碱化,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esp;&esp;所以,当前最希望黄河回去的,就是山东。

&esp;&esp;自从上次突然传出黄河改道的消息,当地人就开始关注。

&esp;&esp;只是当时他们并不抱希望,毕竟黄河改道前所未有,他们也认为不可能。

&esp;&esp;直到朱标亲自去考察,临走还放出风声,山东人就沸腾了。

&esp;&esp;皇太子不是需要更多的证据吗,那我们就给你整。

&esp;&esp;于是当地官员动员了所有懂水利的人,收集各种证据。

&esp;&esp;然后一个天才般的人物就脱颖而出。

&esp;&esp;此人自费考察了河南和山东的环境,规划出了详细的改道路线。

&esp;&esp;并且还拿出了两种不同的改道方案。

&esp;&esp;他的方案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

&esp;&esp;山东布政使更是不惜以身家性命作保,将这套方案上报给朱标。

&esp;&esp;看到这里,朱标更加的惊讶。

&esp;&esp;竟然发生了这种事情?突然就冒出一个治水天才?

&esp;&esp;莫非真的是苍天也想让黄河改道?

&esp;&esp;还是说山东官吏在欺骗自己?

&esp;&esp;他放下奏疏,拿起下面的纸,是介绍黄河改道的好处的。

&esp;&esp;不外乎就是有黄河的时候,山东河南等地是多么的富庶,现在是多么的困苦。

&esp;&esp;附上了更加详细的数据资料。

&esp;&esp;这些朱标早就知道了,所以只是扫了一眼就翻过去了。

&esp;&esp;再后面,就是改道方案了。

&esp;&esp;先是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标注了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文字。

&esp;&esp;只看线条就知道,这是新规划的黄河河道。

&esp;&esp;拿起文字介绍,确实非常的细致。

&esp;&esp;大意就是可以借用现有河道,减少改道的工作量。

&esp;&esp;并对具体可以借用哪些河道,做出了详细讲述。

&esp;&esp;对照地图来看,更是一目了然。

&esp;&esp;不过朱标并不懂治水,看不出是否可行。

&esp;&esp;但至少这份规划很让他满意。

&esp;&esp;新河道介绍完,就是两种具体的事实方案了。

&esp;&esp;第一种比较快,但有危险性。

&esp;&esp;就是先弄好河道,然后趁枯水期直接进行改道。

&esp;&esp;第二种比较慢,但胜在安全。

&esp;&esp;就是在黄河上修一道水闸,先少量往新河道放水。

&esp;&esp;一边放水一边加固河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渐加大放水量。

&esp;&esp;最终彻底完成黄河改道工作。

&esp;&esp;缺点就是可能要用几年时间才能完成。

&esp;&esp;看到第二种方案,朱标大喜。

&esp;&esp;“好好好,我怎么就没想到,还能这么做呢。”

&esp;&esp;“快,去叫陈伴读来见我。”

&esp;&esp;很快陈景恪就赶来,看到这份详细的规划,也是惊喜不已。

&esp;&esp;“真是天才般的设计啊。”

&esp;&esp;朱标高兴的道:“你觉得此法可行吗?”

&esp;&esp;陈景恪点点头,又摇头道:“我并不懂如何治水,但只从纸面上来看,这个计划可行性很大。”

&esp;&esp;“不过黄河改道事关重大,还需要多方验证才行。”

&esp;&esp;朱标颔首赞同的道:“不错,此事再谨慎都不为过。”

&esp;&esp;陈景恪翻到最后,看到了制作这份计划的人的名字。

&esp;&esp;白英。

&esp;&esp;嗯?白英?

&esp;&esp;这名字为何这么熟悉?

&esp;&esp;只是一时间想不起在什么地方听说过。

&esp;&esp;陈景恪很清楚,大概率是自己在前世听过这个名字,但又不是很熟悉。

&esp;&esp;想到这里,他不禁上了心。

&esp;&esp;能在史上留名的,没几个是简单人物。

&esp;&esp;而且白英还是治水的,很可能是以治水留名史书……

&esp;&esp;治水,白英……

&esp;&esp;卧槽,不会是他吧。

&esp;&esp;陈景恪终于想起在哪听过这个名字了。

&esp;&esp;这不是人……准确说,他活着的时候是人,死了之后成神了。

&esp;&esp;他是山东土生土长的水利专家,永乐年间协助朝廷治理大运河。

&esp;&esp;大运河‘汶上济宁段’,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就是出自他的设计。

&esp;&esp;大运河修好,他也因劳累呕血而亡。

&esp;&esp;运河沿岸百姓闻讯,自发修建神祠祭奠于他。

&esp;&esp;正德年间正式追封为功漕神,满清封其为永济神。

&esp;&esp;前世陈景恪多次听过他的事迹。

&esp;&esp;只是专业不一样,他都是当做故事来听的,并没有放在心上。

&esp;&esp;所以一时间没有想起了。

&esp;&esp;直到亲眼见到这份方案,他才想起这位明初的水利专家。

&esp;&esp;当确定了白英的身份,陈景恪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

&esp;&esp;大事成矣。

&esp;&esp;第142章 我能力有限

&esp;&esp;在确定了白英的身份之后,陈景恪当即就说道:

&esp;&esp;“殿下,不若将白英招来,由他亲自讲解改道之事。”

&esp;&esp;“若他有真才实学,可授予官职,让其负责改道之事。”

&esp;&esp;朱标也没有犹豫,立即下旨召白英前来见驾。

&esp;&esp;在等待的时间,陈景恪仔细研究了白英的计划,越看就越觉得可行。

&esp;&esp;尤其是第二种改道方法,让他想起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治水之法:

&esp;&esp;束水攻沙。

&esp;&esp;明末潘季驯发明创造,影响了之后数百年。

&es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