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90节(1 / 2)

&esp;&esp;“现在这一块,也都是他在负责。”

&esp;&esp;“还有乖孙,别看年龄小,比标儿懂的还多呢。”

&esp;&esp;说道这里,他突然兴奋的道:“咱给你说个趣事,你可别给透漏出去了啊。”

&esp;&esp;徐达赶紧凑过来:“我的嘴巴你还不相信吗,严得很。”

&esp;&esp;朱元璋嘿嘿笑道:“咱的乖孙和陈景恪一起,把蓝玉都给耍了……”

&esp;&esp;听完事情的经过,徐达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蓝玉啊蓝玉,没想到你也有今天。”

&esp;&esp;“我真想看看,他知道真相后是什么表情。”

&esp;&esp;“不过还是不要让他知道的好,只要他能遵守誓言收敛脾气多行善事,就是一件大好事。”

&esp;&esp;两人又嘀咕了一会儿八卦,再次谈起正事。

&esp;&esp;看着手中的军改方案,徐达提出了一个问题:

&esp;&esp;“文官恐怕不会同意这个方案吧?”

&esp;&esp;第162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

&esp;&esp;面对徐达的疑问,朱元璋没有说话,而是再次递过来一个方案。

&esp;&esp;徐达心道,果然已经有了万全的计划。

&esp;&esp;以陈景恪的布局能力,不可能考虑不到这一点。

&esp;&esp;那么,就让我看看,他如何摆平文官的。

&esp;&esp;翻看仔细阅读里面的内容,越看越就是震惊。

&esp;&esp;即便猜到会有好办法,但也绝对没想到,竟然又是一个不亚于军改的大计划。

&esp;&esp;不是涨俸禄。

&esp;&esp;虽然这次俸禄涨的有点多,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当官的没几个是靠俸禄活着的。

&esp;&esp;俸禄优厚,解决不了贪腐问题,只能让清官的日子好过一点。

&esp;&esp;所以单纯涨俸,是没办法让百官同意军功爵制的。

&esp;&esp;因为军功爵制触及到了根本利益问题。

&esp;&esp;真正让他震惊的,是乡官的设立。

&esp;&esp;这份方案里规定,大乡乡令为八品下,中乡乡令为正九品,下乡乡令为从九品。

&esp;&esp;大乡和中乡设主簿一名,比乡令低一品。

&esp;&esp;一次性增加了一万多朝廷命官的缺口,是对文官集团质的壮大。

&esp;&esp;再加上涨俸,这个实打实的眼前利益,足以抵消军改带来的争议。

&esp;&esp;只要朝廷声明,两个改革同时进行。

&esp;&esp;要么都改,要么都不改。

&esp;&esp;那么文官集团还会反对军功爵制吗?

&esp;&esp;不可能。

&esp;&esp;如果他们敢反对,会被天下读书人戳脊梁骨的。

&esp;&esp;一万多空缺职务,对天下读书人来说,就是一个致命的诱惑。

&esp;&esp;谁敢反对谁就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人。

&esp;&esp;但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让徐达震惊。

&esp;&esp;他看的更深,想的更多。

&esp;&esp;单纯的设立乡官制度,对朝廷来说,就已经是一项重大改革了。

&esp;&esp;可在这里,也只是整个计划的一环。

&esp;&esp;乡官的设立,让朝廷的手直接伸进了乡村,打击了士绅宗族势力。

&esp;&esp;改变了皇权不下县的局面。

&esp;&esp;这项制度还能和军改配合,让军中退下来的老卒,去乡衙门担任职务。

&esp;&esp;既安置了老卒,又有助于稳定地方治安,还顺带又给了宗族势力一击。

&esp;&esp;如果这些老卒只是普通的队伍兵,即便分到衙门为吏,也会被乡令压的死死的。

&esp;&esp;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esp;&esp;可是别忘了,军改以后,很多老卒是带着勋位退伍的。

&esp;&esp;虽然他们进入乡衙门为吏,还是要听乡令的指挥,但也不至于被压的抬不起头。

&esp;&esp;又起到了文武相互制衡的作用。

&esp;&esp;再想到之前的宝钞新政、黄河改道、迁都等等。

&esp;&esp;陈景恪是真的将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给玩明白了。

&esp;&esp;等他看完,朱元璋笑道:“天德,你觉得这个计划如何?”

&esp;&esp;徐达放下方案,叹道:“厉害,你这个公主嫁的值。若不是我女儿年龄还小,都想和你抢女婿了。”

&esp;&esp;朱元璋大笑道:“哈哈……好你个徐天德,竟敢和咱抢女婿,真当咱好欺负不成。”

&esp;&esp;两人又讨论了一些细节,主要是军改怎么实施,徐达又该如何配合等等。

&esp;&esp;很快两人就敲定了章程,并约定五天后正式开始改革。

&esp;&esp;-----------------

&esp;&esp;徐达奉诏回京的消息,自然是瞒不住人的。

&esp;&esp;其实也没打算隐瞒,行程都是公开的。

&esp;&esp;大家都明白,皇帝在这个时候将他叫回来,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军改。

&esp;&esp;所以当天就有很多军方将领,前去他府上拜访,打探消息。

&esp;&esp;徐达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直接告诉大家,军改是真的,具体方案已经定下。

&esp;&esp;但请大家放心,此举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

&esp;&esp;至于具体如何改,暂时还不能透露。

&esp;&esp;徐达的信誉还是有保障的,听他这么说,诸将的心终于放进了肚子。

&esp;&esp;接着就是好奇,朝廷到底要怎么改,自己又能获得什么好处?

&esp;&esp;就在此时,一封诏书再次从宫中发出。

&esp;&esp;令魏国公徐达权知都督佥事。

&esp;&esp;都督佥事,是大都督府的总管,相当于汉朝的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

&esp;&esp;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制的同时,也把大都督府给废除了。

&esp;&esp;改成了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分掌全国兵马。

&esp;&esp;所以严格来说,都督佥事已经是一个不存在的职务了。

&esp;&esp;换个人担任这个职务,连一个兵都指挥不动。

&es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