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05节(1 / 2)

&esp;&esp;至于适不适用当前环境,交给专业的人去衡量吧。

&esp;&esp;又聊了一会儿,眼瞅着朱元璋这边积累了好处事情,陈景恪就准备离开。

&esp;&esp;刚抬起脚步,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就说道:

&esp;&esp;“陛下,那个……那个……”

&esp;&esp;朱元璋不耐烦的道:“有屁快放,咱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处理呢。”

&esp;&esp;陈景恪连忙道:“能借我点钱吗?不多,一百贯就成。”

&esp;&esp;朱元璋有些诧异:“钱倒不是不能给你,但你先给咱说说,借这么多钱做什么?”

&esp;&esp;陈景恪说道:“《华夏简史》编好了,我估计方孝孺也该辞官游历天下了,这钱我准备送给他做盘缠用。”

&esp;&esp;朱元璋眉头再次皱起,他自然知道方孝孺,也知道陈景恪的计划。

&esp;&esp;但他有些无法理解陈景恪的做法:

&esp;&esp;“你就不怕他脱离了掌控?”

&esp;&esp;陈景恪摇摇头:“我对他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觉得大明不能再走程朱理学的老路了。”

&esp;&esp;“事实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esp;&esp;“否则宋朝也不会被辽金欺辱,也不会亡于蒙古人之手了。”

&esp;&esp;“所以,我才引导他去探索新的道路,至于最后他能走到哪一步,其实并不重要。”

&esp;&esp;“如果他走不远,对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

&esp;&esp;“如果他真能走的很远,且思想有可取之处,那用一用又何妨。”

&esp;&esp;朱元璋叹道:“你们年轻人啊,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连人心都想改。”

&esp;&esp;“罢了罢了,就随你去吧,但愿他能探索出一条新路出来。”

&esp;&esp;在他看来,方孝孺再怎么折腾,也跳不出儒家的窠臼。

&esp;&esp;他也很想看看,陈景恪和方孝孺能折腾出什么新花样来。

&esp;&esp;陈景恪高兴的道:“谢陛下。”

&esp;&esp;拿着老朱给的厚厚一沓新钞,陈景恪高高兴兴的离开了谨身殿。

&esp;&esp;在殿外排队等着接见的臣子,无不侧目。

&esp;&esp;他们这些人里,来的最早的一个,已经在这里等了差不多一个半时辰了。

&esp;&esp;也就是说,皇帝放着这么多大臣不见,单独接见了他超过一个半时辰。

&esp;&esp;虽然不知道在谈些什么,但这种恩宠是有目共睹的。

&esp;&esp;难怪能当八公主的驸马。

&esp;&esp;以后要和他搞好关系啊。

&esp;&esp;陈景恪并不知道这些,就算知道了也懒得管。

&esp;&esp;回到偏殿,发现小圈子又在聚会,福清公主也在,心中很是欢喜。

&esp;&esp;也加入了进来。

&esp;&esp;果如他所想,两日后他就接到了方孝孺的传信,邀请他外出一聚。

&esp;&esp;第170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esp;&esp;得知陈景恪又要去见方孝孺,朱雄英也非要一起跟去。

&esp;&esp;“若是没有我,方孝孺也不会觉醒,你们也不会相识。”

&esp;&esp;“说起来,我也是他的大恩人。”

&esp;&esp;“上次见面我就躲在了隔壁,这次说什么也要亲自见一见。”

&esp;&esp;陈景恪说道:“你去了,有些话就不方便说了啊。”

&esp;&esp;朱雄英斜睨道:“怎么着,难不成你们还想商量造反的事情?”

&esp;&esp;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行行行,去去去。”

&esp;&esp;“连造反都给整出来,再不让你去,还不知道要给整个什么罪名呢。”

&esp;&esp;朱雄英得意的道:“早这么说不就完了吗。”

&esp;&esp;无奈之下,陈景恪只能带着他一起去见方孝孺。

&esp;&esp;见面的地方没变,还是那家酒楼,连包厢都没变。

&esp;&esp;他们到的时候,方孝孺已经等候多时。

&esp;&esp;见朱雄英也来了,他很是惊讶,连忙起身道:

&esp;&esp;“参见太……”

&esp;&esp;朱雄英打断道:“太什么太,你们私下聚会竟然不喊我,太不够意思了吧。”

&esp;&esp;方孝孺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不想暴露身份。

&esp;&esp;就顺势改口道:“朱公子,许久不见。”

&esp;&esp;朱雄英笑道:“难得方先生还记得我,心中没有怪我吧?”

&esp;&esp;方孝孺知道,他说的是两人初次见面之事,轻笑道:

&esp;&esp;“哪里,还要感谢朱公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esp;&esp;“否则我不知还要在迷途徘徊多久。”

&esp;&esp;朱雄英也感慨的道:“说起来也是缘分,那是我和景恪第一次出宫,就遇到了你。”

&esp;&esp;“更巧的是,景恪才刚给我说了华夏领土变迁史,然后就全用在你身上了。”

&esp;&esp;“将那番话说完,其实我肚子里已经无话可说。”

&esp;&esp;陈景恪心道,何止啊,你连刚学会的道德绑架都用上了。

&esp;&esp;教你那点东西,一点没落全用在他身上了。

&esp;&esp;“确实如此,当时我还在想,也不知道是方兄的幸运,还是不幸。”

&esp;&esp;方孝孺早就看开了,笑道:

&esp;&esp;“原来如此,这自然是我的幸事。”

&esp;&esp;“若无朱公子和景恪,哪有我今日。”

&esp;&esp;“倒是朱公子,能活学活用,果然聪慧。”

&esp;&esp;至于陈景恪给太孙讲课之事,他也早就猜到了,所以并不觉得奇怪。

&esp;&esp;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头,氛围渐渐变得融洽,三人开始畅谈。

&esp;&esp;主要是聊起翰林院的一些事情。

&esp;&esp;方孝孺在儒生的圈子里,可谓是凶名赫赫。

&esp;&esp;简直是人见人怕,谁看到他都要躲着走。

&esp;&esp;他写的学术演变史系列文章,也流传了出去。

&esp;&esp;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引起太多口诛笔伐。

&esp;&esp;大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