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他们有那个物资条件,支持自家孩子深入研究。
&esp;&esp;当然,如果贫民子弟中出现了天才,陈景恪是愿意自己出钱培养的。
&esp;&esp;书院的先生,则全部由形学研究班的成员担任。
&esp;&esp;现成的人才不用白不用。
&esp;&esp;而且现在形学研究班规模也大了,常驻其间的就有百十号人。
&esp;&esp;外放任职的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esp;&esp;大家平日里一起研究学问,没事儿就侃大山好不快活。
&esp;&esp;得知书院需要先生,不少闲的无聊的人自告奋勇,表示一定将学生教导好。
&esp;&esp;对于陈景恪提供的教材,他们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esp;&esp;形学研究班现在腰杆子也硬了,准确说是算学圈子都硬气起来了。
&esp;&esp;虽然不敢正面和儒家掰腕子,但也不再如以前那般被单方面吊打。
&esp;&esp;而儒家也知道拿他们没办法,因为计官确实是朝廷需要的专业种类,无可取代。
&esp;&esp;尤其是新政推行以后,金钞局几乎是计官一手把持。
&esp;&esp;就算平日里的工作,很多账目只有专业的计官才能看懂。
&esp;&esp;文官集团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esp;&esp;既然无法将算学踢出去,也就没有继续针对的必要了。
&esp;&esp;眼不见为净是最好的。
&esp;&esp;你们算学也别想搞事,我们也不欺负你们,大家相安无事。
&esp;&esp;在这种情况下,算学圈子的腰杆子可不就挺起来了。
&esp;&esp;既然学习算学也一样能当官,那儒家那一套就不是必须的了。
&esp;&esp;虽然不至于将儒家一脚踢开,但至少在算学圈子里,儒学经典的重要性日渐降低。
&esp;&esp;陈景恪的教材没有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节选各种文体,集合成语文科目。
&esp;&esp;算学圈子的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esp;&esp;至于儒家,他们对陈景恪非常无奈。
&esp;&esp;到了现在是个人都知道,陈景恪不是靠医术立足的,而是有实打实的真本领。
&esp;&esp;皇帝、太子、太孙都对他非常信重。
&esp;&esp;且背后又有徐达、蓝玉等勋贵支持,也不再势单力孤。
&esp;&esp;户部尚书邱广安更是他公开的盟友。
&esp;&esp;户部加金钞局加计官体系,彻底掌握了国家的钱袋子。
&esp;&esp;文官对他就算再不满也没用,只能选择眼不见为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