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在那个时期,思想界百花齐放,可谓是最辉煌的巅峰时期。”
&esp;&esp;“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宗教几乎被挤压的失去了生存空间。”
&esp;&esp;“虽然当时的人依然相信神灵存在,相信巫蛊之术。”
&esp;&esp;“却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更没有统一的宗教思想和清规戒律。”
&esp;&esp;“直到佛教东传以及道教的出现,才填补了这个空白。”
&esp;&esp;朱元璋三人回想周朝和秦汉时期,貌似确实是这种情况。
&esp;&esp;除了一些自称见过神灵的方士,一些跳大神的巫师,貌似真没有什么宗教。
&esp;&esp;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信奉的神灵,但很多神灵其实就是祖先或者当地大贤化成的。
&esp;&esp;大家祭祀他们,更多的是一种缅怀,远算不上是宗教。
&esp;&esp;朝廷确实会祭祀昊天,却并没有围绕昊天形成宗教体系。
&esp;&esp;直到佛教和道教的出现,华夏才再次出现了成系统的宗教。
&esp;&esp;朱标点点头,问道:“为何佛教和道教没有被世俗思想摧毁,反而大兴了?”
&esp;&esp;陈景恪解释道:“世俗思想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解读,宗教思想又何尝不是呢?”
&esp;&esp;“所以,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宗教思想就一定是落后的是错误的,世俗就是先进的正确的。”
&esp;&esp;比如前世主流国家采用的一夫一妻制,就是基督思想规定的。
&esp;&esp;我们在认同一夫一妻制的时候,却全面否认基督思想,是不是有点吃完饭就砸锅的嫌疑?
&esp;&esp;“只是现阶段,世俗化思想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化,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文明。”
&esp;&esp;“所以,我们的祖先选择了世俗化。”
&esp;&esp;“我们做个假设,当有一天神灵真的出现了,或者宗教思想在先进程度上超过了世俗思想。”
&esp;&esp;“那么形式就会逆转过来,宗教将压倒世俗。”
&esp;&esp;“所以,宗教确实有种种缺点,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全面否定它的积极作用。”
&esp;&esp;这话有点绕,又有点反常理。
&esp;&esp;朱元璋三人花了好一会儿功夫,才理解其中的内涵。
&esp;&esp;但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esp;&esp;陈景恪停顿了一会儿,等他们想明白了,才继续说道:
&esp;&esp;“世俗思想在不停的进步和完善,宗教思想也一样。”
&esp;&esp;“最初只是出于对天象的敬畏,产生的自然崇拜。”
&esp;&esp;“后来就围绕这种崇拜,演变出了宗教思想。”
&esp;&esp;“祭祀仪式、清规戒律等等,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形成的。”
&esp;&esp;“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甚至演变出了一整套的思想和统治体系。”
&esp;&esp;“最关键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宗教的需求正在改变。”
&esp;&esp;“为了适应人类新的需求,宗教的本质也发生了改变。”
&esp;&esp;“而这种改变,也是佛道能够昌盛的根本原因。”
&esp;&esp;朱标好奇的道:“哦,如何变的?现在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esp;&esp;陈景恪回道:“前面我们说过,最初的宗教是人类对自然伟力的敬畏所产生的。”
&esp;&esp;“当时宗教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对未知力量的崇拜。”
&esp;&esp;“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宗教就开始产生了新的需求。”
&esp;&esp;“这种需求各有不同,有的是祈求平安,有的求财,有的求子……”
&esp;&esp;“所有的需求,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目标,希望。”
&esp;&esp;“人类信仰宗教,就是想获得一个希望。”
&esp;&esp;朱标喃喃的道:“希望吗?在痛苦、绝望之下,神灵、来生,确实能为人提供最后一丝慰藉。”
&esp;&esp;陈景恪恭维道:“殿下英明,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苦楚。”
&esp;&esp;“最无奈的是,大多数人的苦楚终生无法解决。”
&esp;&esp;“这个时候就需要某样东西,能给他们一个希望。”
&esp;&esp;“不论这个希望是欺骗还是麻痹,都比一直生活在绝望中要好。”
&esp;&esp;“面对人类新的需求,宗教的本质也产生了变化。”
&esp;&esp;“从原始对力量的崇拜,变成了为人类提供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
&esp;&esp;残酷绝望的真实,美好的虚假憧憬。
&esp;&esp;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没有错。
&esp;&esp;只要不影响到别人,我们没必要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对别人的选择横加指责。
&esp;&esp;相反,如果我们自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对别人的选择肆意批判,那才是真正的狭隘。
&esp;&esp;朱标渐渐明白了他的意思,赞叹道:“原来如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esp;&esp;“佛道顺应了新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才没有被世俗思想所瓦解。”
&esp;&esp;朱元璋终于听懂了,不过没有插话,而是在一旁暗暗点头。
&esp;&esp;陈景恪继续说道:“不止于此,个人需要宗教,国家也一样需要宗教。”
&esp;&esp;“对个人来说,他们想要通过宗教消灭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
&esp;&esp;“对于国家和朝廷来说,需要宗教来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
&esp;&esp;“还有些国家,需要宗教来麻痹人心,削弱百姓的反抗精神,维护自己的统治。”
&esp;&esp;“天竺的身毒教就是如此。”
&esp;&esp;“当然了,华夏文明是特殊的,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的任务,由世俗化的儒家来完成了。”
&esp;&esp;“所以朝廷对宗教就没有什么需求和依赖,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次灭佛行动的原因。”
&esp;&esp;“在别的文明体系里,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esp;&esp;第293章 思想武装
&esp;&esp;“我们的先辈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世俗文化。”
&esp;&esp;“宗教思想只能作为补充存在,就连统治阶级也不屑于用宗教来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