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86节(1 / 2)

&esp;&esp;等思想构建完成,司法机关将正式脱离儒家控制。

&esp;&esp;到时候儒家就只占据两席,再无独大的可能。

&esp;&esp;陈景恪当初推演的,文官集团独霸内阁,操控国家的局面,基本不会出现了。

&esp;&esp;接着,朱标又下令让太子朱雄英领内阁事。

&esp;&esp;这个命令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esp;&esp;当初朱标当太子的时候就领内阁事,是事实上的常务副皇帝。

&esp;&esp;现在又让朱雄英干这个活儿,算是给后世子孙树立了榜样。

&esp;&esp;如果未来朱雄英也这么做,那此事就会成为惯例,被以后的君王执行。

&esp;&esp;别管给不给实权,有这个名头在,太子的日子就好过的多。

&esp;&esp;百官自然是乐于见到这个局面的。

&esp;&esp;想烧冷灶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希望政权平稳过渡,如此才能更好的保证自己的利益。

&esp;&esp;太子地位稳固,他们只需要支持太子就可以了。

&esp;&esp;不用担心站队失败,新皇继位把自己给清算了。

&esp;&esp;朱标继位,就是最好的证明。

&esp;&esp;除了极少数位置,大部分人依然该干啥干啥。

&esp;&esp;即便是被替换的人,也另有安排作为补偿,而不是彻底失势。

&esp;&esp;新皇给予内阁票拟之权,这个消息以最短的时间传遍了洛阳城。

&esp;&esp;勋贵、官僚、读书人,无不欢呼雀跃。

&esp;&esp;一时间朱标被冠以无数的荣誉头衔,圣君之名得到了一致认同。

&esp;&esp;而且强化内阁,在群臣眼里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esp;&esp;表明太上皇是彻底退了,否则不会任由新皇这么折腾。

&esp;&esp;这自然也是大家乐于见到的。

&esp;&esp;朱标可没心思管他们是怎么想的,在确立新内阁的制度后,他就将七名内阁学士叫到一起开了个会。

&esp;&esp;朱雄英和陈景恪自然也都参与了进来。

&esp;&esp;会议讨论了很多东西,主要是内阁的内部建设问题。

&esp;&esp;比如办公司、中书司等等,都要建立起来。

&esp;&esp;还有就是,内阁会增加四十九名行走。

&esp;&esp;内阁行走由皇帝亲自任命,没有独立的决策权,只能协助内阁学士处理政务。

&esp;&esp;这一点内阁学士们自然不会有意见。

&esp;&esp;有人帮忙分担工作,那自然是好的。

&esp;&esp;而且,谁都能看得出来,内阁行走更类似于以前的翰林,培养部堂高官的地方。

&esp;&esp;只是翰林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皇帝都没权力随意任免。

&esp;&esp;而内阁行走不一样,全看皇帝的心意,是皇帝培养心腹的绝佳途径。

&esp;&esp;将这些东西都商量好,接下来就是去实施了。

&esp;&esp;朱标给出了一个期限,一个月内新内阁必须组建完成,并自如运转。

&esp;&esp;对于别人来说,这或许很难。

&esp;&esp;可有徐达和李善长在,就不一样了。

&esp;&esp;这俩人出手,很少有做不到的事情。

&esp;&esp;关键现在俩人都很佛系,对争权夺利没啥兴趣。

&esp;&esp;徐达一心等女儿再大两岁正式成为太子妃,他就可以安心退休了。

&esp;&esp;李善长则忙着完善法治思想,完成立言的大业。

&esp;&esp;也正因为没有私心,做起事情来反而更加的无往不利。

&esp;&esp;其他人就不一样了,直接进入决策机构,有多开心可想而知。

&esp;&esp;其中就包括邱广安。

&esp;&esp;从皇宫出来,他就一直跟着陈景恪:

&esp;&esp;“上次你和我说,将阶梯收税做好,未必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

&esp;&esp;“当时我还在想,我都已经是户部尚书了,哪还有再进一步的空间。”

&esp;&esp;“现在我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esp;&esp;“哎,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认识了你啊。”

&esp;&esp;“若无你,哪有我的今日。”

&esp;&esp;陈景恪能理解他的兴奋,笑道:“不要多想,你能入阁是自己的能力,与我无关。”

&esp;&esp;邱广安自然不信,不过嘴上却说道:“我懂我懂,一切都是皇恩浩荡。”

&esp;&esp;不过他的话也不算错,他能走到今天,也确实和陈景恪有很大关系。

&esp;&esp;但在外面可不能这么说,否则不成拉帮结派了吗。

&esp;&esp;一切都是皇恩浩荡。

&esp;&esp;等他的兴奋劲儿过了,陈景恪略微透漏了一些消息:

&esp;&esp;“你要做好准备,陛下强化内阁是有更大的计划,接下来朝廷会有大动作。”

&esp;&esp;“前所未有的大动作,如果你不能适应新变化,这个位置怕是做不久。”

&esp;&esp;邱广安心中一凛,连陈景恪都说是大动作,还特意强调是前所未有,那肯定是小不了。

&esp;&esp;新皇果然不一样啊,别人新皇继位都是小心翼翼,他一上任就大刀阔斧。

&esp;&esp;不过,作为靠着改革上台的革新派,他反而很喜欢这样的君主。

&esp;&esp;君主一味的守成,臣子如何想建功立业。

&esp;&esp;“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不敢保证将两届任期做满,但一届是没有问题的。”

&esp;&esp;第323章 再造乾坤

&esp;&esp;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内阁的扩权,是朱标登基后的第一把火。

&esp;&esp;烧的可谓是相当炽热。

&esp;&esp;不但把自己的口碑无限拔高,还极大的刺激了百官的积极性。

&esp;&esp;毕竟丞相之位对文武百官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

&esp;&esp;虽然内阁不是丞相府,可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丞相府的功能。

&esp;&esp;内阁学士不是丞相,却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丞相的角色。

&esp;&esp;六部堂官不一定能在史书上留名,但当内阁学士不一样。

&es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