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德,天德呢。”
&esp;&esp;徐达上前道:“上位,我在这呢。”
&esp;&esp;老朱抓住他的胳膊,说道:
&esp;&esp;“汤和的后事就交给你操办了,咱在皇陵给他留的有位置,就葬咱旁边。”
&esp;&esp;“不用大操大办,但也不能寒酸了。”
&esp;&esp;徐达说道:“您放心,我一定让信国公风光入土。”
&esp;&esp;接着老朱挨个与老臣交谈,叮嘱他们保重身体。
&esp;&esp;最后才在众人的劝说下,返回宫中。
&esp;&esp;之后在徐达的操办下,汤和葬在了孝陵。
&esp;&esp;老朱在孝陵预留了许多位置,给他的老部下们。
&esp;&esp;汤和的墓位排在第一个,其后是徐达、常遇春等人。
&esp;&esp;本来李善长应该排在第二个的,只是因为黑历史,他只能屈居这几人的后面。
&esp;&esp;不过总体来说,依然是前几名。
&esp;&esp;汤和的去世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这群老臣,对于朝廷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化。
&esp;&esp;朝廷的各项工作,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esp;&esp;元日(大年初一)这天,朱雄英出面举办了盛大的元日大朝会。
&esp;&esp;参与人数达到了三万余人。
&esp;&esp;其中藩属国和各势力的使节团,就来了近三百多个,总人数超过八千人。
&esp;&esp;其中一百四十多个使节团,是从安西来的陌生的面孔。
&esp;&esp;这些都是朱樉打赢决战,选择成为大明藩属的国家和势力。
&esp;&esp;金帐汗国也派遣了使节团,并且忽格鲁特还将九岁的嫡长子阿合马,送到洛阳为质。
&esp;&esp;当这些势力的代表,在承天门一起参拜明皇的时候,无数人为之热血澎湃。
&esp;&esp;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esp;&esp;这才是真正的万国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