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71节(1 / 2)

&esp;&esp;另一方面,大明的渗透也深入到了民间。

&esp;&esp;普通百姓都知道,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天朝上国。

&esp;&esp;那里天子圣明,轻徭薄赋、人民安居乐业……反正就是人道乐土。

&esp;&esp;两厢一对比,差距更加明显,可以说人人都向往传说中的大明。

&esp;&esp;但大明离他们太远,也只是想一想而已。

&esp;&esp;可是前不久足利义持率领大军路过这里,征用野州的粮食和民夫。

&esp;&esp;让本就破败的野州,更是再遭劫难。

&esp;&esp;不过也通过这件事情,野州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天朝上国的王师来了。

&esp;&esp;毛芝山语气怪异的道:“他们都希望我们能获胜,能结束日本乱世,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esp;&esp;林兴珠:“……哎,百姓的要求何其简单啊。”

&esp;&esp;毛芝山点点头,问道:“现在怎么办?”

&esp;&esp;林兴珠看了看这些陷入狂喜中的百姓,实在下不了杀手,说道:

&esp;&esp;“还能咋办,让他们老老实实待在村子里不要出来,我们走。”

&esp;&esp;毛芝山点点头,将这番话翻译给了那些日本人听。

&esp;&esp;哪知道,日本人反而起了争执,主要是那八个青壮起了争执。

&esp;&esp;正当林兴珠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只见其中四个比较高大的站出来,叽里呱啦说了一通。

&esp;&esp;毛芝山过来翻译道:“他们想参军。”

&esp;&esp;林兴珠震惊了:“你说啥?”

&esp;&esp;毛芝山:“他们八个都想去,但是村子里需要青壮照料,最后决定去四个。”

&esp;&esp;“刚才他们争吵,就是决定谁去。”

&esp;&esp;林兴珠:“……”

&esp;&esp;“告诉他们,我明军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让他们留在家里好生生活吧。”

&esp;&esp;毛芝山将这番话翻译过去,日本人又乱了起来,然后竟纷纷跪下叩头。

&esp;&esp;毛芝山无奈的道:“他们请求将这些人收下,哪怕让他们当个仆从都行。”

&esp;&esp;日本的武士是有仆从的,负责照顾武士的生活,打仗的时候负责冲锋陷阵。

&esp;&esp;林兴珠不耐烦的道:“我明军没有仆从,他们不要多言。”

&esp;&esp;然而这些日本人似乎很认死理,竟然跪在马前不让他们离开。

&esp;&esp;林兴珠有些头疼,随口说道:“我们明军招募有严格标准,我不可能要你们的。”

&esp;&esp;“真想帮助明军作战,你们自己去攻打城池去吧。”

&esp;&esp;“兴许你们立了功,沐将军就将你们收下了。”

&esp;&esp;本来他是敷衍这些日本人,那知道对方竟然当真了,想要问他讨要一个信物。

&esp;&esp;说是方便招募人手,等以后立功了,也好去寻找他。

&esp;&esp;林兴珠哭笑不得,从怀里摸出一块发黄了的手巾,拿出自己的百户印章盖在上面。

&esp;&esp;“好了这就是我的信物,你们快让开,我还要执行军务。”

&esp;&esp;这些日本人果然不再纠缠,捧着那块盖了章的破毛巾,恭恭敬敬的磕头送他们离开。

&esp;&esp;林兴珠实在是怕了这群人,赶紧纵马离开,又绕了几圈杀了一些溃兵。

&esp;&esp;确定没有敌人之后,就返回了大部队,还将方才的事情作为趣事上报。

&esp;&esp;上面的人也每当回事儿。

&esp;&esp;不过是一些日本老百姓,杀了也好,放过也罢,其实都无所谓的。

&esp;&esp;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

&esp;&esp;就在林兴珠走后,那四名日本壮汉拿出铁制农具,怀揣着信物就出发了。

&esp;&esp;他们也不知道去哪,就这么漫无目的的到处走。

&esp;&esp;一路上也遇到了一些溃兵。

&esp;&esp;那些溃兵原本想要打劫他们,但他们四个非但不惧,反而高举那块破毛巾,说这是明军信物。

&esp;&esp;他们是明军将领的仆从,负责招募军士攻打城池。

&esp;&esp;当然,他们也不可避免的进行了一些夸张,说什么立下军功就可以加入明军云云。

&esp;&esp;历朝历代,不分国内外,对于逃兵溃兵的惩罚都是很严重的。

&esp;&esp;这些溃兵本就已经无路可走,听说这四人是明军将领的仆从,还有盖着印章的旗帜(毛巾)为证。

&esp;&esp;也是当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立即决定入伙。

&esp;&esp;于是他们从四个人,变成了十七个。

&esp;&esp;十七个变成了五十个,五十变成三百。

&esp;&esp;当然,聚拢的不只是溃兵,还有一些活不下去的日本百姓。

&esp;&esp;反正没几天,他们就聚拢了七百余人。

&esp;&esp;然后他们真的攻下了几个村镇,获得了一定补给,人数也变成了一千四百余人。

&esp;&esp;但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就成了问题。

&esp;&esp;这四个人毕竟只是没什么见识的农夫,种地伺候人还行,行军打仗就不是那块料了。

&esp;&esp;至于制定战略目标,就更不是他们所能做到的了。

&esp;&esp;然而就在这时,一名叫大光的僧侣出现了。

&esp;&esp;大光听完四人的说辞,也是将信将疑。

&esp;&esp;然而那块发黄的白布上的印章,清清楚楚的写着,大明某某军百户林兴珠字样,显然不是假的。

&esp;&esp;虽然搞不懂具体发生了什么,但这四个人肯定和明军有联系。

&esp;&esp;作为一名心向大明,梦想前往大乘佛教发源地参悟佛法的有志僧侣,他加入了这群人。

&esp;&esp;在他想来,自己立下军功,就能通过军方前往大明。

&esp;&esp;而且因为立下了军功,去了大明说不定还能获得重视,跟随高僧大德学习。

&esp;&esp;大光虽然只是个普通僧侣,可也是读过书开启过智慧,且接触过不少大人物的。

&esp;&esp;至少比这群农夫、溃兵懂的多,也有计划的多。

&esp;&esp;在他的帮助下,这支乌合之众很快就扩张大了三千人,其中一半都是妇女和老人。

&e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