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风吹过山丘,远方那片无垠的平原上泛起草浪,河流中波光粼粼。
&esp;&esp;“篡火者,‘宇宙外部’,这就是关键,宇宙是有‘外部’的,世界并不唯一,大湮灭的本质是多个宇宙的碰撞,换句话说——在‘大湮灭’这种级别的灾害面前,如果不具备跳出世界的能力,那么无论一个文明发展到怎样的高度,无论我们建造了一个多么巨大、坚固的庇护所,都毫无意义,哪怕它有一个恒星系那么大,有一个超星系团那么大,在另一个世界轰隆一声撞过来的时候——”
&esp;&esp;领航二号张开双手,以一个有些夸张的姿势比划着——他仿佛不只是模仿了自己某位创造者的外形,更模仿了一份活生生的人格数据,这让他此刻的表现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
&esp;&esp;“啪,就像肥皂泡一样,碎掉了。”
&esp;&esp;他保持着这个姿势,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他似乎在挤出一个笑容,却跟要哭出来一样。
&esp;&esp;“在‘外部事件’面前,宇宙内部的一切结构均不具备强度,什么都扛不住,就像新希望号的外壳……我们当时甚至用了中子星物质来制造它的外壳,但那就像纸一样破碎了……”
&esp;&esp;邓肯慢慢睁大了眼睛,忽然间,他好像明白这位古老的“人工智能”到底想跟自己说什么了。
&esp;&esp;“……所以,一个文明必须确保拥有‘跳出世界’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安全’,”他沉声开口,“而现在我们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哪怕是我背后的文明,当初也只是在‘超然临界’的高度看到了‘跳出世界’的门槛,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就必须确保在‘新世界’中存在‘跳出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换句话说……”
&esp;&esp;“在‘新世界’中诞生的‘后来者’们,他们要有机会发展到那个高度,”领航二号抬起头,神情肃穆地说道,“新世界要允许这个可能性,要能够‘容纳’这个可能性。”
&esp;&esp;邓肯一时间没有开口。
&esp;&esp;他感受到一种难言的……震撼。
&esp;&esp;领航二号,这个古老的“人工智能”,他考虑的事情是如此长远,甚至已经超过了其他所有的“远古诸王”,在所有人都还在思考如今这庇护所到底能不能救的时候,他在思考的……却已经是新世界的毁灭了。
&esp;&esp;因为毁灭是一定会发生的,那或许是另一场大湮灭,也或许是别的什么东西。
&esp;&esp;“恐惧,这是我学会的第一种‘情绪’,”领航二号的声音传来,很平缓和低沉,“我担心的事情……或许看起来过于遥远,但在数以万计的外部传感器向我描绘了宇宙崩塌时的‘感受’之后,这种‘恐惧’就已经成为我底层逻辑中的一环,我知道,这样的事件迟早会再次发生。
&esp;&esp;“篡火者,我没有安全感,其实其他几个也一样——庇护所里的‘凡人’们将我们称为‘神’,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神’从早到晚都沉浸在巨大的恐惧里,只要我们还记得存在‘大湮灭’这种规模的灾变,只要我们还没有找到对抗它的办法,那这种恐惧就永远不会消失,而这种对‘安全感’的迫切渴望,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esp;&esp;“文明,到底可以发展到什么阶段,到底要发展到什么阶段,才能真正对抗所有的灾难,并在灾难中延续下来。
&esp;&esp;“或许这永远没有尽头,但至少在我可以理解的范畴内,‘跳出世界’将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esp;&esp;邓肯打破了沉默:“……而你一度担心的其实是两件事,第一件,是凡人文明到底有没有可能发展到‘跳出世界’的高度,第二件,是我创造的‘新世界’——假如它真的存在——是否能‘容纳’文明这样发展。”
&esp;&esp;领航二号轻轻点了点头,开口问了一个问题:“篡火者,你知道真正的‘世界’和像无垠海这样的‘庇护所’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esp;&esp;邓肯没有回答,领航二号便已经自顾自地给出了答案——
&esp;&esp;“‘可能性’这个词直观却不够准确,在我看来,这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随机’。”
&esp;&esp;邓肯下意识重复:“随机?”
&esp;&esp;“完整且健康的真实宇宙中允许‘真随机’的出现,”领航二号慢慢说道,“而在庇护所中,只有‘伪随机’。”
&esp;&esp;邓肯几乎立刻便理解了对方话语中的含义。
&esp;&esp;“所以,庇护所内部永远不会出现超出庇护所‘信息上限’的东西,”他飞快说道,“就像一个二维平面上的小人不管跑得再快,哪怕掌握了在平面上瞬移的能力,也永远不可能‘站’起来——只有允许出现‘真随机’的系统,才能允许出现跳出系统的‘超临界’事件!”
&esp;&esp;“我的创造者们,将这个事件称作‘最终越界’,他们认为这可能就是凡人文明发展的最终阶段……到那里,我们就安全了。”
&esp;&esp;领航二号轻声说着,慢慢抬起头,注视着空荡荡的天空。
&esp;&esp;那里仿佛有新希望号永远都无法抵达的终点。
&esp;&esp;邓肯终于理解了当初在幽邃深海时,领航一号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esp;&esp;“其实早在出发的一瞬间,领航二号就已经计算出了这段旅途的结局。”
&esp;&esp;新希望号永远都无法抵达的终点,是一道横亘在文明阶段面前的天堑,在这道天堑面前,一艘用跃迁引擎驱动、由中子星材料建造外壳的飞船,和一柄被战士奋力掷向天空的钢铁长剑没有任何分别。
&esp;&esp;因为在“外部事件”面前,宇宙内部的一切结构均不具备强度。
&esp;&esp;第八百零一章 末日巡礼
&esp;&esp;黄昏降临了,有无序的微风吹过平原,又卷起小山丘上的落叶,打着旋飞向高远的天空,地平线尽头的城市剪影在阳光中浸润着,渐渐镀上一袭辉煌的金辉。
&esp;&esp;这片由领航二号根据数据库中残存信息模拟出来的“幻境”真实到可怕,甚至连这里的一粒灰尘、一缕微风都被模拟到了尽善尽美,如果不是提前知道自己只是在意识层面与这台古老的人工智能交谈,邓肯甚至根本分辨不出这座小山丘和那片平原与现实世界有什么分别。
&esp;&esp;然而这里终究只是一幕幻境,尽善尽美的模拟本身便是它最大的缺陷——这里的每一粒灰尘都是领航二号计算结果的一部分,那些看似无序的微风,在它们吹过平原之前,它们的轨迹便已经出现在领航二号的运算核心里面,这里永远不会有超出数据库和计算结果的事件存在,哪怕是一粒“随机”被吹飞的尘埃。
&esp;&esp;远古诸王们皆知道世界的终结趋势与大湮灭的真相,但唯有领航二号,这个曾经跨越星海的、由先进文明建造起的强人工智能,才理解“世界”基础规律中那些细微而致命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