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p;&esp;“陛下可以先告知刘璋,不可再以州牧身份行事。朝廷已经裁撤了州牧,只留刺史之职,他自然该是益州刺史。”
&esp;&esp;“接着提点他,之前是因为各地乱着,才有先主过世后迎其子上位的习惯。如今朝廷已经重新建立,自然得走正规流程。”
&esp;&esp;官位世袭都是几百年前的老黄历了,大汉建国四百年,就没听说过太守刺史这类高官还在家族中传承的。
&esp;&esp;前一个刺史死了,当然是等皇帝下令重新任命一个。你益州倒好,把这个当自家皇位一代代往下传呢?真是岂有此理。
&esp;&esp;刘协一听有道理啊。
&esp;&esp;他于是生气起来:
&esp;&esp;“多亏爱卿提醒朕!确实,益州乃我大汉国土,又不是诸侯王的封国,他刘焉父子委实太过分了!”
&esp;&esp;没过几日,小皇帝的手书送到了刘璋案前。
&esp;&esp;虽说益州被封闭了道路,但那是阻拦其他人进出的。消息自然能继续往里头递,不然对外界一无所知的话,只会陷入被动。
&esp;&esp;刘璋看完手信气得怒发冲冠。
&esp;&esp;这个小皇帝真是给他点面子他就蹬鼻子上脸,撤了州牧不说,还言语暗示他这个刺史顶多只能再当两三年。
&esp;&esp;小皇帝话里话外都是过几年等益州的乱象平定了,朝中肯定要重新任命一个刺史过来。到时候刘璋需要回洛阳去,皇帝会给他安排个新的职位。
&esp;&esp;哪怕皇帝许诺再多的高官厚禄,刘璋也不乐意。当什么官也不如在益州做土皇帝,刘璋又不是个傻子。
&esp;&esp;而且小皇帝打的算盘也太好了吧?
&esp;&esp;什么叫“待益州太平,爱卿即可回京述职”?这是让他先去平定叛乱,等把他剩余价值都压榨干了,然后再让他回来,好摘桃子是吧?
&esp;&esp;刘璋都要气笑了:
&esp;&esp;“这小皇帝话说得倒是好听,什么如今益州太乱,唯恐爱卿回京路上遭遇匪徒,所以不如等到境内安定了再出发。我还得多谢他替我着想!”
&esp;&esp;这么气人的话语,显然是经过扶苏润色的。
&esp;&esp;刘协哪里知道扶苏是在拱火,他还觉得这番话极有道理。可见梓桑确实心地善良,是个非常不错的大好人。
&esp;&esp;反正刘璋看完气得更不想回去了。
&esp;&esp;周遭的刘焉旧部也习惯了在益州耀武扬威的日子,对刘协的印象还停留在他是个傀儡的阶段。
&esp;&esp;部下就说:
&esp;&esp;“小皇帝如今得势便猖狂,也不知能嚣张几时。末将原先还当他又是被另一人挟持住了,如今看来这回来的竟真是个忠臣。”
&esp;&esp;另一部下嗤笑:
&esp;&esp;“忠臣又如何?忠臣才好对付呢,一个个都性子耿直、不懂谋算。依我看,那秦正也就一时风光了,过两年必有旁的诸侯进攻直隶。”
&esp;&esp;其他人纷纷点头。
&esp;&esp;大家都认为刘协年幼好掌控,天下诸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但凡不是个傻的,就不会任由刘协大权在握。
&esp;&esp;不然再过几年刘协成年了,可就要彻底蜕变为实权天子。到时在各地作威作福的诸侯都得被清算,谁也逃不掉。
&esp;&esp;反观如今倘若能控制住刘协的话,自己就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说不准哪天改朝换代,还能自己当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