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0节(2 / 3)

一下:“在并州时,我家中并不富裕,晚上用的是油灯,为了保护眼睛,入夜后从来不看书……”

&esp;&esp;刘知谦和大荣复微怔,不看书还能以十七岁的年龄连中三元,不愧是天纵奇才,但这件事与现在有关系么?

&esp;&esp;雷濬最是清楚,并州狄氏是寒门,当然由于狄湘灵的能耐,狄进家中依旧是餐餐有肉食,才能养出健壮的体魄,不过相较于地方大族来说,那确实是普通人家,现在忆苦思甜似乎也不合适吧……

&esp;&esp;三人之中,倒是大荣复经历丰富,反应最快,眉头一动,陡然道:“狄直院之意,是蜡烛?”

&esp;&esp;“不错!”

&esp;&esp;狄进微微颔首:“刘提辖此前针对粮草,乱无忧洞贼人之心,无疑是正确的,不过他忽略另外一点,在京师之地,粮食不难积蓄,相比起来,想要囤积另一种珍贵之物,动静会更大!”

&esp;&esp;蜡烛在汉朝时是绝对的珍稀之物,到了南北朝普遍了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层社会流传,到了唐朝还是贡品,到了如今的宋朝,官家依旧会赐烛,与夏人的边境贸易中,仍然有蜡烛的专门交易。

&esp;&esp;甚至官员点不点蜡烛,都会被加以比较,比如寇准好奢华,家中专点烛,便被欧阳修视为不良作风,杜衍为人清廉,不燃花烛,通常是点一盏油灯,在微弱的亮光下与来宾相坐清谈,被欧阳修大为称赞。

&esp;&esp;拿两位宰相用不用蜡烛对比,可见这玩意确实能拿来炫富,狄进更是直接道:“而今京师里面,除了贵人之家能燃烛达旦外,还有一处对于蜡烛的需求量巨大,正是无忧洞!”

&esp;&esp;刘知谦也反应过来:“是的!他们需要光亮,尤其是那鬼市,交易往来,哪里能缺得了烛火?

&esp;&esp;“那么一大片区域,用的还不是一般的蜡烛,得是烟气小的白蜡……”

&esp;&esp;大荣复结合弥勒教祭坛的经验,笃定地道:“在普通人家中,烟气重,大不了开着门窗换气,但无忧洞虽有出气孔,却空气污浊,再加上蜡烛的烟气,就无法待人了,所以要买白蜡,且数目巨大!”

&esp;&esp;雷濬道:“京师可提供大量白蜡的铺子并不多,我们守住铺子,将贼子引诱出来?”

&esp;&esp;狄进总结:“控制京中的白蜡铺子,放出消息,贼人轻视官兵,已生骄狂之心,更不希望无忧洞内从此暗无天日,必然会出面来夺,无论到时候他们来多少人,都要打一场漂亮的反击,以振京师上下的士气!”

&esp;&esp;三人精神大振,齐声道:“是!”

&esp;&esp;狄进补充道:“此事机宜司最好与开封府衙联手!”

&esp;&esp;三人目光微怔:“开封府衙?”

&esp;&esp;倒不是害怕分功劳,主要是害怕被拖后腿,毕竟相比起新兴的机宜司雷厉风行,办事干练,其他部门难免拖拖拉拉,有时候双方联合不仅无法减少己方的工作量,反倒凭白多出了事情,当然不愿意。

&esp;&esp;“放心!”

&esp;&esp;狄进微笑:“如今已是陈公权知开封府,更会多一位办事干练,遇事绝不退缩的推官,有了他在,也能免除后患!”

&esp;&esp;禁军无能,机宜司露脸,看似更增这个新兴部门的权威,但日后难免遭到各方敌视排挤,寸步难行,而有了开封府衙出面顶在前面,各方就都能接受了,功劳分出一些是完全值得的。

&esp;&esp;关键在于,钟离瑾于任上病逝后,权知开封府由原并州知州陈尧佐接任,如今这位陈公已经赴任了,但判官推官皆受牵连,空出了一个位置。

&esp;&esp;而在朝堂高层都把目光放在太后新立的四个御史言官,狄进拜访了陈尧咨,请他安排了一个并不起眼的职位。

&esp;&esp;正平主簿公孙策,调任开封府衙推官!

&esp;&esp;对于资历浅薄的年轻官员公孙策来说,进步之路要一步一步来!

&esp;&esp;同样对于尚且没有遭受三冗困扰的年轻宋朝来说,富国强兵之路也要一步一步来!

&esp;&esp;徐徐图之,急切不得!

&esp;&esp;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为刑房主官,叫我公孙推官!

&esp;&esp;公孙策轻摇折扇,高峻挺拔的身子在前面走着,书童大壮牵着马绳,在后面跟着,一同汇入京师城外拥堵的人流中。

&esp;&esp;相比起天圣五年进士科离京时惜别的模样,这位的相貌丝毫未变,眉宇间更增几分锋芒,从地方受招回京,一路车马劳顿,也没有露出风尘仆仆之态,依旧是干劲十足。

&esp;&esp;正平当地的凶案冤情,背后揭露出来的衙门污秽,已经被他肃清,过程曲折凶险,惊心动魄,但真正结束后,公孙策又觉得无聊起来,如今的调任,正合心意。

&esp;&esp;不仅是因为京师任职,确实是平步青云的阶梯,哪怕开封府衙推官只是一介小官,更在于京师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想要破案缉凶,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esp;&esp;公孙策喜欢挑战。

&esp;&esp;只是这一回,挑战似乎都不需要等到案件发生。

&esp;&esp;还未入城,他就敏锐地发现,从城中出来的不少百姓,眉宇间都带着惶恐不安之色,交头接耳之间,隐约听到几个熟悉的字眼。

&esp;&esp;“官军剿灭无忧洞,却在其中遭遇了惨败?”

&esp;&esp;公孙策竖起耳朵,听了片刻后,立刻道:“大壮,马给我来牵,你去打听一下,官军围剿无忧洞,到底进去了多少人,出来了多少人,给牙人赏钱,问确切些!”

&esp;&esp;书童闻言去了。

&esp;&esp;民间三人成虎,人云亦云,只能当线索,不能轻信,但官兵去围剿无忧洞,这点应该是没错了,至于惨败于洞中,莫非是事先没有准备好进出路线,以致于在那错综复杂的地下水道中迷了路?

&esp;&esp;平心而论,公孙策也是不太愿意相信,官兵真会败于一群贼子手中的,那得多废物?

&esp;&esp;听着周遭人的议论纷纷,跟着长长的队伍正式进了城,迎面大壮再度折返回来,把从牙人那边听到的消息仔细讲述了一遍,公孙策听着听着,眉目生寒,最后脸色更是彻底沉下:“走!去宫城!”

&esp;&esp;他原本的计划,进京后先租房,再去狄进家拜访,最后去吏部报道,现在改变主意,直入吏部交接。

&esp;&esp;吏部之行很是顺利,以他这般年纪,又是天圣五年的进士,就能调任开封府推官了,毫无疑问是有重臣举荐,吏部的官员当然不会刁难,麻利地办好了任职文书。

&esp;&esp;于是乎,公孙策出了宫城,顺着御道,直往开封府衙而去。

&esp;&esp;“公孙郎君?”

&esp;&esp;等到了府衙门前,一名书吏正好路过,瞪大眼睛看着这位熟悉的俊朗公子,昂首阔步地走了过来:“称呼错了,我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