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利用这些毒虫,结果多日后再来看,发现罐子里只剩下一只虫,这些虫被关在一起,为了活下去,彼此争斗,这只最终活下来的毒虫把其他虫都咬死了。”
&esp;&esp;“所以那个人就留下了这只虫,来对付其他不好处理的毒虫,在这个过程中,人和饲养的毒虫相处,也摸清楚了驱使它的办法。”
&esp;&esp;“这才渐渐有了蛊虫,和十万大山里驱使蛊虫的蛊师。”
&esp;&esp;孙七是个聪明人,他听懂了这位虚竹小师父的言下之意,毒虫被蛊师捉来,放进一个封闭的罐子里,必然要互相争斗,那如今的苗疆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大罐子,三寨四十九峒的高手就是罐子里的毒虫。
&esp;&esp;金蚕蛊是万蛊之王,持有金蚕蛊的蛊师,何尝不也是这大罐子里养出的万蛊之王?
&esp;&esp;他睨着顾绛道:“小师父,这可不像是一个从未出过门的僧人,会说出来的话。”
&esp;&esp;顾绛缓慢地眨了两下眼睛,似乎不太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只是道:“佛说众生平等,众生中除了人,还有飞禽走兽,包括虫蚁,所以才有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说法,小僧只是聆听我佛的引导,怜惜这飞虫性命。”
&esp;&esp;他将手里的虫尸放到了地上,而后说:“何况,这只是苗民们说的一个故事罢了,与小僧有没有出门有什么关系呢。”
&esp;&esp;孙七好笑道:“小师父,我与你一路同行,又要在这苗寨中相互照应度过三日,也算同舟共济了,你既然把话说出来,这时候再装傻,不太好吧。”
&esp;&esp;顾绛反问道:“那孙施主觉得,小僧该说什么呢?”
&esp;&esp;孙七叹道:“我就是不知道小师父会说什么,才这样问。我自幼跟着家人行走江湖,自诩也看过一些人,有几分眼力,却看不透小师父,更不明白——”
&esp;&esp;他重复了一遍那句话:“你这样的人,为什么要搅和进这些事里呢?”
&esp;&esp;顾绛也重复了白天的回答:“当然是为了修行。”
&esp;&esp;孙七问道:“在这十万大山里修我佛慈悲?”
&esp;&esp;顾绛道:“就像孙施主告诉我的那样,苗人奉蛊虫修行,认为圣蛊有神,而古往今来,人所塑造的神、佛,都是自己心中的塑像。心念动时,鱼、蛇化龙,毒蛊成神,人也成仙,而仙者,正是山中人,这十万大山可以令人成仙,为什么不能修佛呢?”